English

老北大寻踪

1998-04-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北大百年校庆临近了。燕园的旖旎风光,使几代学子低徊流连。但这里原是燕京大学,北大迁来只有46年。北大有54年在北京城里度过。现在除了沙滩的红楼巍然独存,其他老北大校舍又在何方?

马神庙公主府

今年是“戊戌政变”百周年,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戊戌政变”的产物,它的发祥地就是现在沙滩后街人民教育出版社,那时叫马神庙四公主府。这里是明朝御马监马神的祠堂,清初还有马圈。乾隆纯惠皇贵妃的四女和嘉公主下嫁给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隆安,就在这里造了一座公主府,东为有正殿的府邸,西为宅院。京师大学堂开办,光绪叫奕和礼部尚书许应建造校舍,但时间来不及,于是内务府奉旨修复公主府作为大学堂校舍。一年多以后八国联军入侵,校舍被破坏,大学堂停办。1902年壬寅复校,大学堂房舍修复使用。1903年又增设了译学馆、医学馆、进士馆,公主府容纳不下,只能分别到北河沿、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和西城李阁老胡同另觅馆舍,公主府只设了预备科及速成科的仕学馆、师范馆。即使如此,宿舍也不敷使用,而且新式学堂崇尚体育,公主府内当然没有体育场,因此只好在府西修了十几排平房,称为西斋;内务府又把沙滩汉花园一块空地拨给大学堂做运动场,在其西南隅也造了叫东斋的斋舍。以后医学馆与施医局合并,成立医学专门学校;仕学馆与进士馆合并,成立政法学堂;1907年、1909年师范馆两批学生毕业后,改为优级师范学堂,另觅堂址,均脱离京师大学堂而独立。优级师范学堂是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公主府只留下预备科学生毕业后升入的分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称为本科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设有文理法商工农等科。1914年3月农科脱离北大单独建校;1913年6月译学馆停办,北河沿馆舍改为预科;1917年2月工科并入天津北洋大学,商科停止招生,公主府只留下文、理、法三科。1918年红楼建成,文、法两科也迁走,公主府只留下理科。以后这里长期称为北大二院即理学院。这个院落实在不很大。最大的建筑物是公主府大殿改成的礼堂,以后又改为上大课的阶梯教室。理化实验室是在一排平房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系的小楼,都是民国初年仿照西洋格式建筑的。最北面的公主楼曾作为藏书楼,是大名鼎鼎的北大图书馆的起源。至于西边公主院内的几个四合院曾作过校部办公室;陈独秀、李四光等曾在里面居住过,就算教授宿舍吧。风景最好的就是阶梯教室前那个小天井了,这里有树木、圆形水池、花坛,水池中有一座四楞石碑,用小篆刻着易经系辞的句子,矮松树旁还有几把双人椅。一直到解放前夕笔者在校时,这个公主府的面貌基本没有改变,古老、宁静、湫隘。1952年迁校后,这里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字改革委员会也曾一度设在里面。听说除了那个公主殿改成的阶梯教室外,其他建筑尽行拆除改建成楼房、平房。除了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那块挂在门楣上的“大学堂”匾额外,一切都已烟消云散了。

北河沿法科

解放前的南北河沿是一条半干涸的小河,岸边堆着垃圾,还有稀疏的古柳树。北河沿54号是北大法科所在地,现在已成为气宇不凡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这里原是八旗先贤祠。1903年设在东堂子胡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的同文馆由京师大学堂接办,改称译学馆,迁入先贤祠。“译学馆”的石碑一直到解放时还砌在大门往北墙根边。1913年译学馆停办,改为北大预科,不久预科停办,法科迁入。院内树木较多,有一座当年北大最大的礼堂,一座尖形塔状的钟楼,还有工字楼、一字楼等学生宿舍。红楼建成后,文法学院都在沙滩上课,这里称为北大三院,长期是男生宿舍。“五四运动”时期,学生都在这个大礼堂集会。“六三”大逮捕时,京师警察厅把学生关在这里,后来关不下了,又在河边设帐篷才能容纳下被拘的学生,轰轰烈烈,盛极一时。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是地下党和一些进步社团活动的场所。学生宿舍几个人一间,中间还用布帘隔开。同住一室的除非都属于有交往的社团,相互间是不大通声气的,这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很难理解的吧?解放后这里先是民政部,后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古老的建筑尽行拆除了,干涸的小河变成宽广的大马路。只有近沙滩一段的路边人行道高出马路很多,似乎在告诉行人往昔的陈迹。

沙滩和红楼

沙滩是老北大的代名词,红楼是老北大的象征,其实如上所述,这里并不是京师大学堂的中心,虽然这个广场及东斋当时已归大学堂管辖。沙滩成为老北大的中心是在红楼建成以后。蔡元培1916年底到北大任校长前,这座有地下室的四层工字形红砖楼已开始建造,1918年10月才落成。这时校部办公室、图书部和文科各单位都从马神庙迁入红楼,1920年称这里为第一院,成为北大中心。李大钊是1918年1月到北大任图书部主任的,这时也迁入红楼;毛泽东到北大当图书馆管理报纸的助理员也在这时。接着是“五四运动”爆发,沙滩广场又成为学生集会的中心。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在红楼执教,《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从这里传播全国,新文化运动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接着以李大钊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早期共产主义组织都在红楼活动,又使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北大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沙滩、红楼,从此名垂史册。1930年12月蒋孟麟担任北大校长后,又把汉花园西北松公府的房产买下,1935年又在其西建成能藏书30万册的北大图书馆,还在大操场北部建了一座宿舍“灰楼”,西北建成作文法学院教室的“北楼”,校部从红楼迁入松公府。从此沙滩的格局形成,直到1952年迁校。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北方学生运动的“司令部”,华北学联在这里成立,大操场被命名为“民主广场”,“兄弟们向太阳向自由”的歌声响遏行云,直到1949年2月28日钱俊瑞、张宗麟代表北平市军管会接收北大,北大从此回到人民的怀抱,庄严的大会也是在民主广场召开的。北大迁出后,中宣部、文化部、《红旗》(《求是》)杂志社先后迁入,红楼成为国家文物局的办公处,广场上建起许多高楼大厦,老北大的旧貌在这里渐渐消失。只有曾在这里生活过的老北大人还常来这里徘徊留影,并且呼吁要在红楼建立“五四纪念馆”。

国会街四院

1946年10月西南联大复员后,北大接收了宣武门内国会街原北平大学法学院旧址,作为先修班和文法学院一年级新生的校舍,从此北大又增加了第四院。这里是北洋政府国会所在地,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后来成为北京法政大学,1930年9月左联北方分盟也是在这里成立的。解放战争时期是又一处学生运动中心,校门前就可看见城墙上写着几丈大的白粉字“反迫害”。北平解放后,彭真同志亲自主持的地下党第一次会师大会,就在这里举行。解放后这里由新华社接收,但这座国会大礼堂、民国总统更衣室的小圆楼、国会图书馆、工字楼的教室、办公室、口字楼的女生宿舍、两栋二层男生宿舍楼,都作为民国初年建筑的文物而完好地保存下来,与新华社新建的巍峨高楼并存。

老北大的黉舍不止这四处。还有西城端王府的工学院,现在是官园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西什库后库6号的医学院,现在仍是北医附属医院的一部分;在罗道庄还有农学院,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是其后身,已迁到圆明园北去了。笔者刚入学时,秘书长郑天挺教授在迎新会上介绍:北大名气虽大,但校舍破旧分散,大小有40处,有的宿舍就是一个四合院。校长胡适的邸宅在东厂胡同,不要说和燕京大学司徒雷登居住的燕园临湖轩不能相比,其风光当然也远不如清华园内的荷塘月色。在世界的著名大学中,像老北大这样校舍古老、破旧、分散的恐怕很少。但是就在这一处处“陋巷”“陋室”中,老北大人追求民主科学的精神传统、对学术研究孜孜以求的敬业风范,却一代代继承下来,这说明了什么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